三盟软件 施健 2015/8/5 星期三 天气炎热 37°上海
最近互联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媒体,佛门净地也许不太适合将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寺院就是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为僧尼及广大信众提供修行活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宗教活动的场所、人员、经营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以前的农禅经济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众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国佛教与寺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使得寺院能够摆脱当时世俗政权的依赖和控制,获得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寺院的经营活动逐渐壮大,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里的寺院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寺院半商半公益的活动也日益兴旺,做佛事、办法会、供奉牌位、功德金、素斋筵席、旅游观光、护持会员、法物流通、书刊出版、禅修等寺院经济形式多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寺院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住持、僧众和信众如果都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使用互联网,弘扬佛法,落实宗教政策、发展宗教事业显然只能是一句空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全社会、全行业反响强烈,作为具有社会功能的寺院,尤其是带有商业化的城市寺院,显然一样需要互联网+来一起加持,发展寺院及寺院经济,寺院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部分,只要本着种善积德、利益众生、和谐社会的积极教义,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帮助寺院的经营管理,让寺院能接纳更多的信众、举办更多的宗教活动、传播更多的佛教礼仪,然后利用更多的经济收入来做更多的社会慈善,就象当年的布袋和尚一样都受人拥护。
那么有人要问:互联网+寺院具体能做些什么呢?
1、 寺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宗教活动,让信众及时了解并积极参与;
2、 信众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寺院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线预定客堂业务,在线支付功德金;
3、 寺院的客堂法师可以登记和安排佛事,避免人为错误;
4、 可以批量打印成千上万的法会牌位,如果象以前一样要法师来手写的话,几乎不太可能;
5、 可以管理密密麻麻的供位,不会出任何差错,更让供奉的信众一目了然;
6、 可以让客堂的收款、收据打印、款项交接简单、规范;
7、 可以征集和管理寺院的义工,在需要的时候一呼百应;
8、 可以借助微信广传佛法,弘法利生,吸纳信众,和谐社会;
9、 辅佐住持管理寺院的人、财、物,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10、结合寺院各自的实际情况,创新弘法,与时俱进。
当然,互联网+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寺院和佛教也仅仅是个弘法的工具,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我国佛教事业长期的活动宗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永远需要使用拿来主义的精神,结合时代的发展,永远符合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持国家的昌盛和繁荣,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用笔者曾经到访过的一个寺院的题词与大家共勉:
信教先爱国 学佛先做人